 |
|
龙园书场
发布时间: 2015/11/4 9:17:16 被阅览数: 2225 次 来源:聚沙园 |
|
梅李龙园书场的前身是光绪初年的“邓厅”,依梅塘而建,茶馆、书场合二为一。1935年“邓厅”正式改名“龙园”。开馆当年,就请到评弹名家杨连青来说《包公》。 龙园环境优美,座位舒适,老板瞿尧良熟谙艺术,待情宽厚,因此名家响档纷至杳来,龙园成为常熟东乡书场中的“龙头”。瞿尧良为人四海,一直义务为邻近几十副小书场接洽业务,不论艺人名气大小,他都能以礼相待,是评弹界最为敬重的著名“老场方”。 四十年代,黄异庵初到龙园弹唱《西厢记》,遇到“塔王”沈俭安在畅园献艺,黄异庵铩羽而归,剪书时为龙园撰写“龙飞池物终归海,园有书香不用花”的嵌名对联,同时抒发其心中抱负。几年后,黄异庵携弟子杨振雄再莅龙园,艺事大进,生意火爆,尤其是会书时说的《西厢•游殿》一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六十年代初,著名画家丁斌在龙园体验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作连环《芦荡火种》中的春来茶馆。1965年,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一行视察龙园书场,随行的电视记者及《人民画报》、《人民中国》记者进行了摄影报道,使龙园书场名声大噪。 据著名评话艺术家今生博先生回忆:1962年他、尤惠秋、朱雪吟因省委安排为国务院副总理谭正林汇报演出。演出之余说往事,副总理突然问:“常熟梅李有家书场,你们去演出过吗?”“是龙园书场。”“对!”“我们都去演出过。”金声伯旋即问道:“副总理怎么知道梅李龙园书场?”副总理就介绍里自己过去战斗生涯中的一段与龙园结缘的往事…… 文革后,在莫干山召开的江浙沪两省一市文艺宣传工作和振兴评弹会议上,老首长陈云在讲话中说“两省一市都要像龙园的瞿老四一样,重视评弹,振兴评弹有望”这是参加会议的金声伯、蒋云仙亲口对老四讲的。 梅李龙园在两省一市的评弹艺术界是独树一帜的。风雨中辉煌的51年过去了,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可贵的书场设备和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