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梅李小传
发布时间: 2017/12/29 9:10:11 被阅览数: 1757 次 来源:聚沙园 |
|
我们的祖先是顺着先人开凿的盐铁塘,寻找到梅李这片芳草地的,从此,生生不息,日益兴旺,繁荣昌盛。 宋庆元《琴川志》载:“五代十国天宝元年(908年),吴越王钱镠遣将梅世忠、李开山驻军于此,以防南唐,居民依军成市,以名其地”。 ——题记
周浩忠 温寅 糜瑞龙(执笔)
保境安民 以食为天
梅、李两将军驻军梅里后,“手杖义旗、身当劲敌”,保护着当地百姓免遭烧杀掳掠。他们为减轻百姓负担,一边发动百姓种好田地,多收粮食,一边抓紧剿匪,尤其在收获季节,派兵坚守保护,同时,发动士兵垦荒种地。梅、李两将军亲自参加垦荒种粮劳动,搬运物品。在他俩带领下,其他将士争相出力,尽力耕种。同时,他们在梅里实行屯田,招徕民工垦荒种地,军民同行,使之梅里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梅、李两将军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恢复各类生产,实行吴越国国策,种田不征税,发展经济。土匪经严厉打击后,再也不敢轻易前来抢劫扰民。当地民众人心安定,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日益繁荣,梅里又处于水陆交通要道,成了一个物资交流、集散的小集镇。 (注:今日的梅李,在梅、李两将屯兵驻守时叫梅里。)
梅里在梅、李两将军的经营下,镇的规模日益扩大。他们劝导百姓种桑养蚕,“善诱黎氓,服勤耕稼”。“再熟稻梁,八蚕桑柘”。梅里百姓利用缓丘荒地大批滩地种植桑树。其时,“桑麻遍地”。每到采桑季节时,到处是“摘桑喧姹女”,山歌声、喧哗声漫田遍野,不绝于耳。两将军保境安民,鼓励农民大量种桑养蚕,为梅里的织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织丝得到了进步。
据史料记载,当时已有很多农产品、手工艺品已商品化,在“行市”“庙会”摊点中均可以出售或买到,这种商贸情景在一些诗歌中有细腻的描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挤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好一派繁华的水乡风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