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한국의
 

景区最大日容量16100人,疫情期最大日容量4800

本站首页 景区简介 新闻动态 旅游资讯 园林胜景 游客中心 交通指南 虚拟景区 访客留言 在线预订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聚沙园 >> 精彩梅李 >> 孝廉专栏 >> 浏览详细内容

孝廉梅李
发布时间: 2019/10/17 15:25:05 被阅览数: 890 次 来源:聚沙园
    梅李自五代吴越王钱鏐遣将梅世忠、李开山镇守于此,取两将军姓而得名,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美誉。梅李水木清华、钟灵敏秀、民情淳厚、人文荟萃。2012年被评为“中国孝爱之乡”和“中国孝爱文化传承基地”,2015年孝廉文化广场被评为苏州市廉政教育基地。
梅李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由常熟市纪委监委、梅李镇党委政府挖掘整合梅李孝爱廉洁元素而建立,包括“一园一场一馆一故居”。“一园”即聚沙园,“一场”即孝廉文化广场,“一馆”即历史文化博物馆,“一故居”即张太夫人故居。孝廉文化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超过50万人次,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梅李人民崇尚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体验梅李人民传承的孝爱、廉洁、道德、家风等特色地域文化。

“一园”——演绎孝廉故事
    聚沙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聚沙园是江苏省第一家农民休闲公园,也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筛选确定的中秋晚会分会场。走进大门,石屏上“聚沙成塔”四个大字由常熟籍原中书协副主席言公达先生撰写,代表了梅李人民积极进取、集腋成裘的“聚沙精神”。
以孝促廉、以廉践孝。从2012年开始,梅李镇依托“孝爱文化”,扩展传统文化外延,打造孝廉文化品牌,成立孝廉文化研究会,组织孝廉讲坛、孝廉征文、孝廉摄影、孝廉灯会等活动,出版《梅李孝廉故事》连环画、《孝廉在梅李征文集》,制作廉政视频《梅塘清风》,2013年起将每年七月定为“孝廉文化月”,丰富廉政文化活动,活化廉政教育形式,大力传承与发展孝廉文化。
    在右边的是百年书场——龙园书场,这是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李素有“江南第一书码头”之称,解放前后,全镇共有数十家书场,其中龙园书场最为著名。评弹在梅李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从2013年开始,龙园书场创新为道德评弹书场,每年开展道德评弹演出,邀请名人名家围绕孝廉故事创作道德评弹。影响广泛的“江浙沪”道德评弹名票大赛已在此连续举办三届,道德理念传播融入梅李人民日常生活之中。
    梅李抗日碉堡,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由国民政府军张治中部5军87师522团二营驻防梅李时而建,是梅李人民抗日的历史遗存,它“目睹”了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中共常熟县委重建、常熟人民抗日武装诞生纪念碑。梅李是著名的红色根据地,革命烈士李建模、任天石、薛惠民就是梅李人。党领导下的常熟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也诞生在梅李,成为了江抗摇篮。这里记载着梅塘两岸人民(梅塘是梅李的母亲河)和常熟民众与日军展开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满天烽火漫胡尘,板荡神州旦夕倾倒;魑魅横行施暴戾,义军奋起鬼神惊;保家卫国成仁士,杀敌锄奸勇献身;壮士难忘经日月,丰碑矗立纪前人。”这是中共常熟县委组建时三名县委委员的唯一幸存者与负责人杨浩庐在重建50周年的感奋之作。
    走进聚沙塔院梅李标志建筑——聚沙塔,全名聚沙百福宝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塔层层接上方,谁将舍利此中藏。蜿蜒拔地凌苍汉,金碧摩空闪太阳。足蹑云梯行缥缈,耳闻风铎响琅珰。慧光纵使高千尺,不及文光万丈长”,明代诗人徐涵的一首咏梅李诗,将聚沙塔描绘得栩栩如生。宋时的梅李镇处于江海之滨,相传以镇潮水冲激,故名“聚沙”,聚沙塔正是依此而命名。志怀高远,对沙子而言,就是最终汇聚成一座高塔;对个人而言,就是不懈追求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一座城镇而言,就是着力实现宜居宜商,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聚沙成塔精神是梅李人民干事创业的一大法宝。
    在“园中园”里是荷蒲薰风,曲折幽静;满池荷花,凌波翠盖。前面以太湖石叠起来的“昌谷亭”,这是为纪念“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梅李籍孝廉才子徐祯卿而建。下面是“莲(廉)池”,莲廉谐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示坚贞、纯洁、无邪与清正。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我们走在这迂回曲折的长廊里,赏一池花,品《爱莲说》,就是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忍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把得住小节,坚守清正廉洁、公正廉明的从政准则。

“一场”——展现孝廉文化
    这里是院子最东面的广场是孝廉文化广场,2015年被评为苏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共分孝与廉两个主题,有孝爱长廊和清风绿道两大内容。首先来到了孝爱长廊,梅李是“中国孝爱之乡”和“中国孝爱文化传承基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和梅李十三孝的故事,其中黄香、丁兰、孟宗的故事都与梅李有关。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九岁就已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为避战乱,黄香后人转辗迁至梅李,在镇东为黄香建衣冠冢,我们梅李有一条路叫江夏路,就是以此而命名。丁兰事木刻亲和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丁兰墓就在梅李天字村。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孝廉文化广场的清风绿道。孝廉文化是梅李的特色文化品牌,我们把孝爱和廉政结合在一起,是要增强孝廉共存、互促互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建立和谐孝爱的社会关系,营造风正气清的社会氛围。每年七月是梅李的“孝廉文化月”,由退休教师、机关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孝廉文化研究会,积极研究孝廉文化的渊源,发掘梅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孝廉文化。
    在清风绿道,有习近平等五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廉政建设的金句,有历代12位廉洁名人被世人敬仰,也有6个贪腐败类刻于地上被游客踩踏唾弃,还有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12个字。整个广场以孝廉为主题,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接受孝廉文化的熏陶。
    清风绿道上的竖碑是梅李廉洁人物。明宣德年间的梅李人刘珏任刑部主事,任上为官清正,秉公执法,凡有人借馈赠为名替案中人说情,他一概拒绝。浙江甫田县丞督赋侵吞渔税,被告以“黄金二百两”委托亲戚向他行贿,他正愁缺少证据,便以此为突破口,查明了赋税被侵吞的真相。无锡有个贪官因受贿事发,托人送来500两银子,求他去向办案人说情。刘珏严拒,并对来人说:“不亟去,当讯之于官!”。刘珏的故事被制作成动漫录用在省纪委网站。
南宋进士许光国,35岁高中进士,他壮志踌躇,豪情满怀,一心要为国家建功立业,一生刚正不阿,廉名播阙里。宋室南迁后,朝廷为安定人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绍兴十七年,四十岁的许光国被派往江山县任主薄,主持整顿田亩经界。时有江山巨富仇万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许光国经过明查暗访,得知仇万寿霸占农民土地、里甲贪赃枉法、拒办地契后大怒,当即命人将仇万寿等人官堂,严加审问,后经实地丈量,造册发契,将仇万寿强占的田地悉数退还,百姓欢呼雀跃,皆称许光国为“许青天”。
    任天石,他是我们梅李一个中医世家出生的子弟,抗战爆发,他就弃医从戎,变卖家里的财产,搞起了抗日武装。先期,任天石还不是共产党员,社会现实使他坚定地投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梅李塘桥建立了一支属于我党领导的“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这支部队被老百姓亲切的称做“老天部队”。常熟话“老天”是什么意思?老天就是上天、天老爷,是关心百姓疾苦的天神。民众给与他们这个称呼,足以可见其受人民爱戴之深。1947年,任天石在上海不幸被捕,在狱中他秘密向组织递了这么一句话“个人生死、在所不计”,他为什么能如此从容大气?!因为他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廉洁奉公是当今时代的旋律,每一个党员干部更要“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

“一馆”——挖掘孝廉历史
    梅李历史文化博物馆,这是全省首家乡镇博物馆。博物馆的前身是爱日精庐藏书楼,他的主人张金吾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他的父祖辈都读书勤奋、治学严谨,他的老师黄庭鉴先生学术造诣很深,他的妻子季景和学识广博且与他同心同好,在张金吾的成才之路上,这些都起着至关重要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张金吾一生藏书八万多卷,主要是通过承袭父祖辈的藏书、不遗余力购买寻访、借阅抄录他人所藏等方式而获得的,对我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金吾坚持“藏而为读、藏而不秘”的藏书思想,这也决定了他开明的藏书观念,即“共享藏书,传播典籍,传承文化”。
    正中间是梅世忠、李开山两将军像,由梅李军旅画家殷培华先生所画。吴越王派遣梅、李两将率军驻扎在这里,军队的日常所需形成了市场,市场的繁荣形成了城镇。两位将军在镇守梅李期间,勤政廉洁,勤俭节约,爱民如子,深得民众爱戴。
    传说“梅李蒸菜”也与两将军有关。一次两将军为保境安民,抵抗南塘入侵得胜归来,梅李民众为了表达一片心意,决意设宴为将士们接风洗尘。两将军推辞不掉,规定只能三菜一汤。这难住了操办人和乡间名厨,三个菜倒好做,鱼肉可用大的碗盛,可一个汤不管用啥食材总嫌单调,表达不出广大民众的心意。大家就把原来准备做其它菜的食材一起放进大海碗里,上笼屉蒸制,既不违背两将军的本意,又能表达民众的一番心意。宴席开始了,端菜上桌,打开笼屉,一大海碗“大杂烩”香气四溢,汤汁清澈,味美醇厚,众将士品尝后,大加赞赏,都说是“仙汤仙菜”。这碗“仙汤仙菜”,随着梅、李两将部队的频繁调防,传遍了大江南北。后来,有人说此菜就叫“东乡一品锅”吧。“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源于那个年代的“东乡一品锅”传至今日,也成了民间喜庆宴请或便筵小酌的压轴大菜。现此菜肴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二楼第一厅为革命现代史厅。“革命斗争史厅”内陈列了中共常熟县委重建的纪念碑、梅李抗日三英雄李建模、薛惠民、任天石等一批梅李革命烈士的事迹和照片,再现了梅李地区的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的重大贡献。
    首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李建模、任天石、薛惠民三位烈士的雕像。三位烈士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可以过上相对富裕和舒适的生活,但他们情系国家、心忧天下,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安危和享乐,而是民族、国家和劳苦大众。三位烈士变卖了自家的土地、房屋,捐出了金银首饰,动员自己的兄弟姐妹,走上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直至牺牲。他们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人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们建模、老天、老惠。
    李建模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党、政、军各项工作都能做得得心应手,在财经管理上,他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他为抗日理财、用财,节约每一个铜板用于抗日,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抗日根据地那些年里,他就提倡一张纸用两面,一个信封用四次,油灯照明分强弱,夜间平时生活用一根灯草,开会时用2根灯草,夜间记账办公用3根灯草,后来他担任财经负责人,经过他双手的钱财几百万,但他从不谋取哪怕是一丁点的私利,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同吃一锅饭。不用公款请客,用自己微博的一点津贴买几个鸡蛋添个菜就算是请客了,当时一起战斗的同志经常赞叹:“李建模是个了不起的军政干部和财经行家,他能拉起一支打不垮的坚强部队,能集十万人马的军饷”。1945年10月15日晚,李建模随部队北撤,乘坐中安轮随部队北撤,当渡轮行驶至泰兴县天星桥西南约2公里的江面时,由于大风大浪再加上老朽的船底钢板突然大面积破裂,轮船下沉,当时,怀揣不少金银财宝的李建模镇定自若,稳坐船舱,坚如磐石,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自己的生命算不了什么,保护好党和人民的财产是最为关键的。他英明果断、无私无畏的行动犹如一道无声的命令,绝对服从的天职成了他下属的统一行动。后来人们在打捞中,唯一的一具烈士遗体,怀揣着一只箱子,毫无疑问,他就是苏南行政公署财经处处长李建模,他安详地酣睡着,金银钱币与烈士的遗体同在。
    任天石在梅李塘桥地区与他人组织的抗日保家乡的游击队,当时在群众中传唱的一首歌谣《老天》:鬼子欺百姓,“老天”在眼前,吓得鬼子泪涟涟。鬼子捉“老天”,“老天”去天边,鬼子眼睛白㖭㖭。出生中医世家的任天石常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不能救苦,若要救民,必先救国。他果断弃医从戎,投身抗日。
    薛惠民,1917年出生于梅李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和小学,后因父亲辞世家境中落而到镇上布店当了学徒。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正风起云涌,年轻的薛惠民和镇上一些进步青年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运动。他在家里开办农民夜校,教贫苦农民识字,宣传革命道理。第一次创办夜校活动的时候,他郑重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薛家的18亩收租田不再收租。薛惠民慷慨解囊,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拥护。一天深夜,薛惠民晓得万渡桥旁边有枪支弹药,他对妻子大妹子讲,我要出去跑一跑了。薛惠民摸着漆黑的夜晚来到大文桥边上,在死人堆里这儿翻那儿翻,万渡桥已经被日本人炸的七零八落了,他匍匐前进到万渡桥桥那边,在死人堆里拿了五根枪一把刺刀。随后,薛惠民来到他老丈人家的田地里,用刺刀掘起泥土,把五根枪埋到田沟内,上面用泥土覆盖好。但他还不放心,万一第二天被人家发现田里泥土松了怎么办?但此时的他已经累的没有力气了。回到家,他一五一十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连忙拿起粪桶、捞勺、扁担,把猪粪一担又一担挑到田里,把掘松的泥土全部搞好。由于工作繁重,劳累过度,正当苏常太游击区的局面越来越好的时候,薛惠民早年患上的肺结核病却恶化了,经常咳嗽和吐血。上级领导多次叫他休息治疗,薛惠民看到手头工作相当忙,坚持工作,1945年4月20日,没能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薛惠民离开了人世。
    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而不懈奋斗,如今我们共产党已是革命成功的执政党,廉政勤政是政治品质的表现,提倡廉政勤政更是当仁不让。
“一故居”——弘扬孝廉家风
    张太夫人故居。张家地处梅李镇东街中心地段,为当地颇有名望的书香人家,对翁家家风家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大门口有副对联“勤俭躬享上寿 诲育泽世后人”,这是翁同龢为祖母张太夫人题写。
    走进第二进大厅。张太夫人为庠生张仲儒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经史,擅小楷,行端品正,贤淑可人。张夫人生子翁心存,对张夫人以“严毅明察,通达大体”“时称贤智”等辞加以褒扬。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时代的女性,能有这样高度的评价实在是难能可贵。张太夫人本人知书达礼、蕙心兰质,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识大体,重大节,儿孙之辈满门才俊,由孝子贤孙而文魁忠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乾隆四十八年,张太夫人丈夫翁咸封在海州任职期间,俸禄较少,生活拮据。张夫人带着幼小的儿子翁心存,一边挖野菜,一边教读诗文。其间有贪官污吏为免遭稽查以重金贿赂夫人,张夫人深明大义严词拒绝,在当地百姓中留下了“贤智”的美称。翁咸封一向清介自守,得此贤内之助,兴利除弊政绩优异,为海州百姓所爱戴,卒后朝廷特许“祀名宦”。
    大厅中央悬挂着“思永堂”牌匾,原为翁同龢题写。翁同龢从小就受到祖母张太夫人的爱抚,一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常与张家来往,与张家表兄张理堂、张霭堂谈心深交,表兄弟间关系融洽情深意厚。戊戌年里,翁同龢思念祖母张太夫人为梅李张家题写“思永堂”的匾额。“思永”二字也告诫、勉励自己要严以律己,自觉锤炼品德,提高道德品质。
    我们现在看两幅画,这是梅李军旅画家殷培华所作。“张太夫人夜绩课子读书图”和“翁同龢、翁心存月下思怀”。这两幅画反映了张太夫人是一位贤内助、廉内助,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力行耕俭、助人为善的品行。我来讲几个小故事,张太夫人非常孝顺,公婆喜欢用雨水泡茶,每到下雨天,张太夫人就用瓶子来积存。丈夫翁咸封外出查账,州牧想更改饥民册,用重金贿赂,她严词拒绝了。儿子翁心存出任广东学政时,她勉励翁心存为官要清廉慎独,不要辜负国家的恩德。此外,虽然作为继室,她对前室的子女照顾也极其周到。翁心存的夫人许夫人在家庭艰困时,通过刺绣和替人抄书来贴补家用,她还经常说:“士而忧不如耕而乐也。”同时,她对身边的侍女也很关心,嘘寒问暖,在意她们的日常生活。这几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张太夫人以身作则清廉自律的良好家风。
最后一进是张太夫人用过的一些生活日常用具及旧家具,从中也可以看出张太夫人生活的清平。
    张太夫人的一生光彩无比,自身的贤廉,丈夫的清正,儿子的孝养,社会的美誉,多重福分集于一身。

 
 

更多相关资讯

 韩文/孝廉梅李 2014/1/20

 

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新闻
 
Copyright © 2013 www.jusha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2-52262260 传真:0512-52262260 技术支持:新垦地网络